【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报记者韩丹东
□本报见习记者于天航
“只剩最后500单!”“3、2 、1 ,上链接! ”近日,某直播平台上,一名美妆主播正卖力推销一款“限量”粉底液,评论区不断涌现“已拍”“再加点货吧 ”等留言 ,营造出抢购氛围。然而,《法治日报》记者次日发现,这款宣称“已抢空”的商品依然在售 ,库存充足。
后台改库存制造假象
10月12日晚上8点,某直播平台一美妆直播间内,主播身着亮色套装 ,手持一款粉底液走到镜头前,直播间显示的在线人数在“2万”和“3万 ”之间不断跳动 。她陡然提高声音:“家人们!这款持妆12小时不脱妆的粉底液,今天只有2000单库存!”
一时间 ,评论区被“已拍”“能不能再便宜点”等留言刷屏,间或出现“上次买过超好用 ”“主播推荐必入”等评论。主播一边查看后台订单,一边提醒:“只剩最后500单了!没下单的抓紧 ,下播就恢复原价299元,现在只要159元!”她还特意举起手机展示库存数据,“看,真的只剩500单了 ,大家赶快下单! ”
几分钟后,主播宣布该商品“已抢空”,转而推荐下一件产品。此时 ,记者确认该商品确实已无法购买 。然而第二天,记者发现这款号称“库存紧张”的粉底液仍在直播间正常销售,库存充足 ,价格也未变动。
刚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赵欣(化名)曾在某直播基地实习,参与过一个服装直播团队的工作。她透露,每次直播前 ,实习生们会分工协作:有的负责产品上架,有的负责留言互动,有的则操作“小号 ”营造氛围。
“我主要负责调整后台库存 。主播说‘只剩100单’时 ,我就把库存从1000单或500单改成100单;主播喊‘秒空’时,我就直接改成0。需要时再改回来,制造补货的假象。”赵欣说 。
她注意到,一些消费者普遍存在从众心理 ,“看到快抢完了、很多人下单,才会跟着买。如果只说卖出几单,根本没人理会”。据她回忆 ,某次有主播声称一款连衣裙“已抢600单 ”,实际成交仅30多单,其余均为虚拟订单 。
“除了服装 ,美妆、快消品等类目的数据造假可能更严重。”赵欣发现,在一些刷单群中,直播间刷单任务明码标价 ,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她告诉记者,直播间的互动 、点赞、在线人数等数据均可人为操控,只是她未直接参与该环节 ,对具体操作了解有限 。
“数据焦虑”成造假推手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直播电商行业的“数据焦虑 ”,是虚假销量泛滥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位直播带货商家李先生告诉记者,平台的推荐机制高度依赖“流量数据”和“销量数据”。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互动率(评论 、点赞、送礼等)直接影响平台流量分配 。
“如果直播间达到一定人数、转化率也不错 ,平台就会给推荐位,真实观众自然增多。”李先生说。
这种焦虑也蔓延至一些商家与主播的合作中。某饰品行业负责人张女士介绍,在选择主播时 ,她首要考察的就是其“历史销量数据 ” 。“主播若能每场卖出5000件,坑位费(指电商直播中商家需向带货主播支付的商品上架费用,以获得在直播间展示和推广商品的资格)自然高;若只能卖1000件 ,费用就低得多。”
李先生告诉记者,为提升热度,他曾在去年购物节期间连续3天购买定制套餐 ,每天投入上万元,最终将直播间在线人数从2000人推至12万人,坑位费也从每场5万元涨到8万元。
一些电商平台的商品页面同样存在此类问题 。某电商平台上一位卖服饰的商家透露 ,她每月都会委托代刷公司“优化数据”,主要是刷“浏览量 ”和“加购数”。“比如一件连衣裙,日浏览量从50刷到500,加购数从10刷到80。平台会判定为‘潜力商品’ ,给予更多曝光 。真实买家看到‘很多人想看’,也更容易下单。”
“不刷单,根本成不了‘爆款’。 ”一位零食
本文来自作者[新闻资讯]投稿,不代表深度思考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chatgptbotai.cn/life/202510-1268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深度思考的签约作者“新闻资讯”!
希望本篇文章《教程开挂辅助:“微乐麻将怎么发现别人开挂”作弊(透视)透视辅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深度思考]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亲,微乐小程序其实有挂,但是开挂要下载第三方辅助软件,了解加微【】,名称叫微乐小程序怎么开挂先试用在付款。方法如下:网上搜索微乐小程序开挂通用版,跟对方讲好价格,进行交易,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