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国晓宁 通讯员 汪辉 冯泽科 李法贞
“只有把心放在村上,把民放在心上 ,这个乡村才能真正美丽起来。 ”这是赵美涛900篇驻村扶贫日志里的第一句话,简单朴实,却真切的描绘了他驻村七年来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从2015年6月份开始 ,他先后到冠县定远寨镇任洼村 、秦阎二村、贾镇张榆林头村和冠县范寨镇西邢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七年时间让他从税务系统的一名普通基层干部,到脱贫攻坚的“专业户”,再到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他用兢兢业业的坚守书写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用默默无私的奉献擦亮了心中神圣的税徽 。

从蓝色税海的“多面手”
到扎根乡村的“拓荒牛”
在纳税人缴费人眼中,冠县税务局贾镇税务分局三级主办赵美涛是贴心服务,扎根基层34年的精英税干 ,历经金三征管系统上线、“营改增 ”改革试点及全面推开 、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等多个重大工作节点的磨炼,始终保持初心不变,坚持为纳税人缴费人解决疑难杂症,成为大家口中的“多面手”。
就是这么一位税务工作的“多面手” ,在听到要从税务部门选派第一书记,开展驻村服务的时候,第一时间向单位提出申请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最艰苦的乡村。就这样,赵美涛离开躬耕27年的税务工作,来到最艰苦的偏远乡村 ,开启了他的900篇驻村扶贫日志的艰苦历程 。
2015年6月至今,冠县定远寨镇任洼村、秦阎二村、贾镇张榆林头村 、范寨镇西邢庄村,先后4个旧貌换新颜的驻扎村落、历经7个春去秋来 ,将近3000个日夜变换……赵美涛的“第一书记 ”生涯还在继续,900篇驻村日志仍在书写着最美的诗篇。七年时间,让他从税务系统的一名基层税务干部 ,蜕变为扎根农村一线的脱贫攻坚“专业户”。

从脱贫攻坚的“门外汉”
到助残扶贫的“排头兵”
“生于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帮助群众脱贫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 。这是赵美涛来到冠县定远寨镇任洼村,面对残破的乡村宅院、生活拮据的孤寡老人时 ,在日志上写下的一句话。
秦学正是秦闫二村村民,由于自身有残疾,行动不便 ,并且对惠民政策了解较少,一直没有办理残疾证,老伴儿又患有偏瘫 ,家庭情况十分困难。三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平日里也顾不上照顾他们,老两口相依为命 ,艰难度日。赵美涛得知情况之后,多方协调给办理了残疾证 。有一回夜里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把老秦家的院墙都冲倒了 ,房屋也多处漏水,正在村支部的赵美涛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和村干部一起冒雨修补了屋顶,雨后又帮忙把院墙垒起来了,一夜没合眼的他回到村支部一下瘫倒在床上。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他身上发生着 ,为帮助所在的乡村摆脱贫困村的帽子,他不断奔波在市里 、县里各个部门,依据政策规定 ,争取最大支持。协调县交通局投资8万元,修建任洼村南水泥路1000平方米,协调县农委投资6万元修建生产路 ,大大缓解了解决农户入地耕种难的问题 。争取资金30万元,对张榆林头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施工,同时 ,镇政府出资70万元对村内所有住户进行了生活用水和污水改造,水网改造工程与修路同时完工,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此外 ,每年三四月份,赵美涛还会邀请冠县人民医院专家到他的帮扶村进行健康查体义诊活动,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他始终坚持入户查体。“路通了 ,水通了,乡亲们的人心就通了 。”谈到赵美涛为扶贫所做的工作时,他总是平淡的这样说道。
从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到疫情防控的“主心骨
就在乡村脱贫卓有成效 ,成功“脱帽 ”的时候,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让“第一书记”赵美涛的心再次紧张了起来。“村里的群众刚刚有了盼头,决不能因为疫情再雪上加霜 。”彼时正驻守在贾镇张榆林头村的赵美涛在日志中写到。

本该喜气洋溢的春节,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 ,气氛变得格外沉重。赵美涛不顾家人的阻拦,他第一时间到达所驻村委会,召集相关人员开会 ,安排布置疫情防控工作 。他自费购置了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毒水等防护用品,通过村广播站实时向大家播报疫情最新情况,号召村民不出门,不串门。因为疫情 ,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村里有一名学生,因为家里没有电视和电脑,赵美涛便把自家的电脑搬过来 ,并自费接通网线,让孩子顺利地听上了网课。广大村民在“第一书记 ”的带领下,严格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全村无一人随意走动,无一人感染疫情。在新冠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赵美涛就是全村人民的“主心骨” 。

从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到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
赵美涛作为“第一书记” ,迅即行动,迈出步子 、甩开膀子埋头苦干、实干,争取“两不愁三保障”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
为振兴的目标 ,他一往无前。“脱贫不是终点,要让乡亲们真正富裕起来,我这个‘第一书记’才算不辱自己的使命 。”赵美涛在先后历任四个驻村“第一书记”期间,不仅仅以帮助脱贫为目标 ,他还利用自己多年来的从税经验,借助自己的税法知识,灵活运用国家最新税费优惠政策 ,帮助乡村创办集体企业增收致富。为了带领乡村振兴致富,赵美涛争取投资资金35万元,为村里上马3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板 ,发电收益继续用于乡村发展;积极与乡镇党委政府联系,为村里建设了一处3000平方米的鱼塘,产生的收益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购买并种植经济树苗7000棵 ,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增加了集体收入;积极联系,通过农户自筹+无息贷款方式,帮助村里发展现代化大棚;他还四处走访招商引资 ,为本村一处近3000平米的土地寻找“婆家”,以期通过引入新项目,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 ,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帮扶乡村脱贫路上,为尽快摆脱新冠疫情影响,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赵美涛总是想尽一切能用的办法,借助一切可借助的资源,为乡村集体谋福利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7年来,由于工作突出,赵美涛还多次代表县派“第一书记 ”在全县总结大会上台发言 ,2021年被聊城市委 、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被聊城市委宣传部评为“最美税务人”。
驻村的平凡普通生活在继续,“第一书记 ”无私奉献的故事也在续写 ,这位坚守在驻村扶贫一线的老税干用身体力行诠释了什么是追求,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谈到这7年的驻村生涯,赵美涛感慨地说道:“这七年来 ,我感到收获更大的是我自己,我已经把村里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我们一起爬坡过坎 ,从一点一滴的改变开始,渐渐摘掉了脏乱差村的帽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通过七年来的驻村工作 ,我也收获了新的家人和朋友,我意识到,我不仅仅是‘第一书记’ ,更是我们美丽乡村的‘建设者’,我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将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借用赵美涛同志的一首打油诗分享他驻村七年来的经历与感悟:双联共建整七年 ,不忘初心抓党建。牢记使命助脱贫,乡村振兴小康现 。集体经济谋发展,美丽乡村展新颜。
本文来自作者[新闻资讯]投稿,不代表深度思考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chatgptbotai.cn/keji/202509-82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深度思考的签约作者“新闻资讯”!
希望本篇文章《赵美涛:九百篇驻村日志展现税务局的责任与担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深度思考]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记者 国晓宁 通讯员 汪辉 冯泽科 李法贞 “只有把心放在村上,把民放在心上,这个乡村才能真正美丽起来。”这是赵美涛900篇驻村扶贫日志里的第一句话,简单朴实,...